一是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不足,矿产品供应难以满足国内需求。自2010年起,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位居世界第一,成为全球制造业的第一大国。与此同时,我国还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但作为工业主要生产原料的矿产品,特别是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我国铁、铜、铝等战略性大宗金属矿产品长期高度依赖进口,尤其是近年来战略性新兴产业所依赖的新能源金属钴、锂等对外依存度更高。这其中有资源禀赋的“先天问题”,也有过去一段时间以来国内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投入严重不足所导致的自主保障能力滞后问题。从勘查角度看,2013年—2022年,我国非油气矿产地质勘查投资下降了60%,其中“十三五”期间铁矿石资源勘查投入下降了90%以上;从固定资产投资角度看,“十三五”期间,黑色金属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下降了46.85%,近3年来相关情况有所改善,如2023年我国非油气矿产地质勘查投资实现了连续3年的正增长,但采矿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仍慢于所有行业的平均增速。
二是投资回报周期长,考验企业的资金承受能力。从监管角度看,采矿业涉及的监管部门多,新时代经济发展模式对行业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矿业权从设立到出让的审批周期长、流程复杂;从矿山建设投入角度看,矿山项目往往是前期投资巨大、建设周期长、无缝钢管产生回报慢,给企业的资金承受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两个因素叠加,提高了矿业投资的“门槛”。
三是矿业科技创新步伐缓慢。相对其他行业,采矿业的科技水平还比较落后。从矿业产业链来看,一是找矿勘探的技术手段缺少创新;二是针对我国现实情况的“双超”(超大规模、超深地下)矿山的安全、高效开采技术尚没有形成大范围推广,相应的“双超”采矿用机械装备水平还有较大的技术提升空间;三是矿物资源综合利用程度较低,如传统意义上的低品位矿、难选矿、共伴生矿、尾矿中可利用的矿物等宝贵资源,仍需行业各方力量共同攻关实现对其的综合回收利用。 |